首页 | 留言 | Tags | RSS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

陶山岁月

作者:陶山 来源: 日期:2017-12-05 14:43:36 人气:658 加入收藏 评论:1 标签:

陶山岁月

韩吉祥

(一)

打开河北省的版图,馆陶——陶山,静静地镶嵌在冀鲁交界的卫运河畔。没想到,在我人生的道路上,竟然和这个坐落在邯郸东部平原,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边远小县结缘,并且与她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上世纪六十年代前,馆陶县归山东省管辖,且是一个有着五百多村庄的大县。县内有土丘高耸,曰陶山;有河流穿过,曰卫河。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过陶山,置馆于此,首开馆陶之名。一九六四年,国务院以卫运河为界,一分为二,河东村庄划给了山东,河西的地面便成了现在的馆陶县。她有456。3平方公里的土地,277个村庄,48万亩耕地,30万人口在这块热土上繁衍生息。

1998年,元旦的钟声刚刚敲过没多长时间,市委的一纸调令,让我来到了邯郸的东大门,紧挨山东的馆陶县。县政府街东头,路北有一座上世纪50年代建造的大院。大门口上挂的牌子告诉我,这是中共馆陶县委所在地。院内,一条柏油铺就宽六七米的路,在两排高大的白杨树和数排低矮的瓦房中间向北伸展开来。走在院内的路上,看着两旁陈旧的房顶、陈旧的砖墙,恍然间有了一种走进旧照片的感觉。

路的尽头,一堵两米多高的砖墙挡住了行人的脚步。墙的中间,是一座圆形的门。有人告诉我说,圆门里边是县委常委办公的地方。知道的人都把这个地方叫作常委院。从1998年1月22日开始,我在这个院内度过了近6个春秋。

这是一座东西长,南北短的长方形院落。一进院门,靠左手的地方,有一棵笔直挺拔、高十几米、我叫不上名字的树。往前走不多远,是几棵栽在花池子里的石榴树。石榴树的后面,是一排门前带有走廊的瓦房。柱石上漆已剥落的木制廊柱告诉我,这排瓦房至少存在几十年了。院子靠南的一边,是一排看上去有些年老的核桃树。院的东头有一个小院,小院北面是县委会议室。每到春天,小院里绿意浓浓,显得很有生气。秋天一到,石榴咧嘴笑,压弯了枝头。核桃也不甘示弱,穿着青衣,争先露脸,显示着自己存在。整个小院,一片丰收景象。

院子东头倒数第二个屋,就是我的办公室和宿舍。说实在的,屋内的陈设是很简陋的。一张办公桌,两把椅子,一部电话,两个缺了一条腿的文件橱,是办公室的全部家当。通往里间的卧室,除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外,比外间多了一张床。看着眼前的一切,我猛然想起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磬。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亮,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当时,在这个小院里办公的有县委书记李士杰、县委副书记王天仲、白清长、纪委书记韩吉祥、政法委书记石宝中、宣传部长赵树恩、组织部长马建民、县委办公室主任王国贞。县长黄月芳和常务副县长李汴生在政府院办公。在我离开这个小院前,李士杰书记调永年县任县委书记,白清长调邱县任县长,石宝中调市丛台区任区委常委、丛台区公安局长。县委副书记李文海、政法委书记刘海明、县委书记黄月芳、刘晓军,随着职务的变动,先后来到了这个简朴却充满生机的小院里,开始了他(她)们新的工作和生活。

当我坐在电脑旁,用键盘一个又一个把他(她)们的名字敲出来的时候,一个又一个熟悉的面孔跳到了我的眼前。他(她)们的个子或高或矮,身体或胖或瘦,衣着打扮也不尽相同。每个人的业余爱好不同。有的喜欢打扑克下象棋、有的喜欢读书看报纸,有的喜欢散步聊天,有的喜欢体育锻炼,有的喜欢练笔写字。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也不同。有的爱吃甜,有的爱吃辣,有的爱吃咸,连吃饭的时间也有早有晚。他(她)们的举止言谈,音容笑貌,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在市廉政办工作时,对馆陶县纪委的情况,我多少有一点了解,对在那里开展工作的困难,也有一些思想准备。当我脚踏实地准备开展工作时,想象不到的困难摆在了我的面前。监察局长常泽武、副书记刘卫星、张志栋,一起向我倒苦水诉冤屈。他们说,目前的情况是,办案出差没经费,大部分是自己垫钱。自己掏腰包还不算,长时间都报销不了。办公设备陈旧,通讯工具大家一件也没有,影响了办案。开会,就在办公室凑合,连个会议室也没有。更严重的是大家伙儿士气低落,干啥也提不起精神来。

我知道,馆陶县纪委目前的状况,不是一两天形成的。也不是我这个新官踢三脚烧三把火能改变的。怎么办?必须面对现实,敢字当头,抓主要矛盾,对症下药,尽快打破当前的状况,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先说一下县纪委的基本情况。办公地点:县委大院一进门右手方,有一座四层高的办公楼。一楼就是县纪委办公的地方。机构设置:7个科室,分别是办公室、信访室、研究室、第一纪检监察室、第二纪检监察室、审理室、廉政办。纪委常委7人,机关工作人员30人,办公用房10间。除办公室一部电话外,其他科室两个科室伙用一部电话。呼机、手机一样儿也没有,交通工具就别提了。

县委会议室,铺着台布的长方形会议桌四周,整齐地坐着县纪委的全体工作人员。几天前,我给县纪委办公室主任吕长海说,想开个全体会,找个会议室吧。经过努力,这才有了现在的场面。会议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和大家见个面,相互认识一下。之前,我看了纪委的花名册,对在座的同志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会上,副书记、监察局长常泽武逐一向我介绍了在座的同志。最后,我简要地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基本情况。我说,我长时间在机关工作,基层工作经验很少,希望大家多帮助我、监督我,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把纪委的工作搞好。今天,我想借这个会给同志们说一句心里话,当我离开馆陶这个地方的时候,大家说,韩吉祥这个人还不错,我就心满意足了。

鼓舞士气,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是当下的主要任务。我决定从小事抓起,激发起大家工作的热情。对离任的老干部,我主动到家拜访和慰问。有的同志生病了,我和班子成员一起到家看望。有同志住房有困难,我积极协调,帮助解决。有同志家有老人,家属在工厂上三倒班,上夜班无法照顾老人,影响了办案。我多次到工厂找领导,将其家属调成长白班。纪委同志过生日,都会意外地收到一封祝贺信和一个生日蛋糕。没有口号,没有命令,就这样,大家的心热了,气顺了,劲鼓起来了。

与此同时,纪委的办公条件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开会,有了自己的会议室,再也不用求人了。办案,有了一定的保障经费。呼机、手机,根据工作需要,依次进行了配备。办公室和档案室的柜橱,统一进行了更换。紧跟着,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出差报销制度、财务制度、文件传阅制度、值班制度、接待制度、请销假制度……一一出台,跟大家见了面。

纪委变了。上班,来得早了。下班,走得晚了。干工作,讲困难提要求的少了,出主意想办法的多了。请事假、病假的少了,加班加点的多了。工作精神、工作效率、工作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看着这些变化,我心里充满了喜悦,充满了希望。

反腐败永远是纪委的主要任务。查处案件是反腐败的主要手段。有案不查,就是失职,就是对腐败分子的容忍,就是对人民的犯罪。

刚到馆陶时间不长,一件案子就摆在了我的面前。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陈华东向我汇报说,最近一段时间,不断有人举报某公司经理。我到这家公司查账时,发现他们为南方的代销厂家付款时,一天的时间,竟然支付两三次。这样的付款方式,是很不正常的。我觉得背后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案中有案!我和陈华东的想法不谋而合。

查!一刻也不要停,马上查!就像打仗一样,我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调查取证要奔波好几个省份,需要一辆交通工具。我想了一想,拨通了交警大队长赵振朝的电话。赵队长一听说要查案,非常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

一辆印有交警字样的轿车,急速地奔驰在通往江南的公路上。车厢里坐着几个人,他们是纪委副书记刘卫星、第一纪检监察室主任李晓林和办公室的吴卫华。在家坐镇指挥的是韩吉祥和陈华东。他们一边注视着某公司在馆陶的风吹草动,一边守在电话机旁,关注着外调人员每一步的进展情况。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在我上边文字的叙述里,出现了两个监察室主任的名字,一个是陈华东(后调粮食局任局长),一个是李晓林(后调教育局任局长)。这两个人就是县纪委有名的办案高手,人送绰号“两把刀”。他们俩有胆有识,有勇有谋,在和腐败分子的斗争中,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在馆陶,贪官一听他们两个人的名字,心里就发怵。

电话机旁的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丝丝烟气儿不时从烟灰缸里冒了出来。不分昼夜守在电话机旁的陈华东,仍然显得那么精神。电话机里传来的消息,时而让他眉头紧锁,时而让他喜笑颜开。外调人员乘坐的汽车,驶过了黄河,驶过了长江。车停人不停。负责外调的李晓林、刘卫星等人,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他们顾不上转景点,看风景,顾不上找熟人,看朋友,每到一地就开展工作。找调查单位,和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开座谈会,取证言材料,一行人忙个不停。5天时间,外调人员跑了8000里路,连续奔波了五省十几个县市,走访了上百人,终于掌握了某公司经理违纪违法的事实。

这家公司的经理,落进了法网,走进了高墙。看到或是听到这个结果,上访群众,拍手称快。和这家公司有业务来往的客户,齐声叫好,办案人员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县城里的干部群众,都说纪委办了一件大好事。纪委的同志说到此事,都感到脸上有光。

干过纪检的都知道,案件一进门,就有说情人。我在县纪委近六年的时间里,经办的案件有上百件之多,大多数案件都有人打招呼。记得有一个计划生育案件,纪委刚开始调查,电话就打到了我的办公室。打电话的同志给我说,你们县有人把电话打到了天津。天津的同志把电话打到了石家庄。石家庄的同志又把电话打到了邯郸。你看,一个案件,就惊动了这么多人,而且还绕了那么大一个圈儿。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在一些事情上,有人出面,特别是有身份、有地位、有影响的人讲讲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在涉及到党纪国法的案件上,有些人不顾党的原则和利益,总会找出种种理由给人说情。对这样的人,一是要不讲情面。二是要给予批评教育。

又一个电话打到了我的办公室。这个电话不是说情的,而是一个举报电话。1999年4月11日下午,举报人在电话里告诉我,桃园村联办小学的大门被人用一把大锁锁住了。孩子们被挡在了校门外,不能正常上学。有事说事,有问题解决问题,绝不能影响孩子们上学。听完电话,我就着急了。

天黑之前,我和陈华东驱车赶到了桃园村联办小学。眼前的景象,正如举报人说的一样,小学校紧关的大门上,一把锁在落日的余晖里,显得格外醒目。在乡政府办公室,我们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桃园村和相邻的一个村,共同商议要集资建联合小学。桃园村群众的集资建校款,部分被村干部莫名其妙地挪用了。建校人为了不耽误孩子们上学,先垫资把学校建立起来。学校如期开学,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响起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看着建好的学校,建校的垫资人可发了愁。两年多的时间,桃园村拖欠的建校集资款、建校人垫的钱,一分钱也没要回来。一怒之下,建校人采取了极端措施,把学校的大门给锁上了。

在回馆陶县城的路上,我对陈华东说,有问题查问题,先让孩子上学是大问题,是硬道理。陈华东接手此案后,带领办案人员,不分昼夜,攻坚克难,很快就结案了。经查,桃园村支部书记挪用公款26100元,贪污5805元。桃园村的支部书记得到了应有的惩处。桃园村联办小学,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附近的老百姓、学校的老师和孩子们,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在陈华东的建议下,县纪委把收缴来的罚没款,一部分退给了学校。老百姓听说县纪委退的罚没款,用在了学校建设上,都说,县纪委办了件得民心的大好事。

群众的来信来访、电话举报,是纪委案件线索的主要来源。不少大案要案的查处,得益于广大群众的有力监督。坐等案件上门,积极查办案子,固然能为反腐败做贡献。若是主动出击,积极寻找案件线索,变一条腿走路为两条腿走路,我们反腐败就会取得更大的成效。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县纪委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县纪委派人到县信访局联合接访。二是定期召开公安、检察、法院、审计等单位参加的案件协调会。事实证明,两项措施的实施,扩大了案件线索的来源,增强了办案的力量,提高了办案的效率。

随着案件线索的增多,纪委内部办案力量不足的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我知道,办案,严惩腐败分子,是纪委的主要职责。在当时的情况下,增加编制,很不现实。借调人员,只能解燃眉之急。有案不查就是失职。情急之下,我决定打破科室界限,实行全员办案。此招一出,很快就见到了成效。不但解决了办案人手少的问题,增加了办案数量,还锻炼了队伍,提高了机关人员整体办案水平。

(二)

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斗争中,有的乡镇党委书记借口工作忙,连乡镇纪委书记的汇报都顾不上听。因此,乡镇纪委书记多有微词。这一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影响全县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怎么办?我决定创新工作方法,用制度解决这一问题。县纪委规定,定期划片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明确要求乡镇党委书记必须参加会议并做汇报发言。一次不参加会者,黄牌警告。二次不参加会者,全县通报。

第一次会议,在县中心馆陶镇召开。会议召开时,为了确保这次会议的成功,我特意邀请县委书记黄月芳一起参加。会议开始前,有个乡党委书记拿着发言稿,半开玩笑地对我说,韩书记,你这一军将得好啊,搞得我好几天没休息。看得出来,他为了今天的汇报发言,确实下了功夫。如我所料,会议开得很好。参加会的同志不但到会早,还到得齐。书记的汇报发言,也达到了会议的要求。黄书记在会议结束时讲话,强调了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乡镇党委书记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重担。此会一开,成效立现。全县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很快就呈现出一派新的气象。

在县里工作,下乡是家常便饭,包乡更是一种常态。我和政府副县长乔明文,共同包一个乡——路桥。介绍路桥之前,先说一下乔县长。明文县长是馆陶人,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非常熟悉。凭着他的聪明能干,村干部、乡领导、主管农业副县长,一路走得很顺利。讲起农村、农民、农业这“三农”工作,乔县长一套一套的,十分在行。我们俩无论是包乡还是在县里工作,配合得都很好。路桥乡坐落在县城北部,沿三八路北行34华里,就到了乡政府驻地陈路桥。路桥乡东与马头相连,南与南徐村乡为邻,西与邱县梁二庄乡搭界,北与王二厢、魏僧寨镇接壤。全乡辖39个村,7687户,31787人。

刚到路桥时,乡党委书记是杨章岭。他带我走家串户,与老乡聊家常,谈村情,吃农家饭,让我了解了不少农村的实际。杨书记调县教育局任局长后,年轻能干的汪保忠接任路桥乡党委书记。两任书记的介绍,使我对路桥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个乡是1996年由油寨、王二厢、路桥三乡合并而成的。其中,油寨乡、王二厢乡相对小些。

汪保忠书记,年纪不大,个子不算高,显得很有精神。他为人实在,爱好学习,讲话利索,处事干练,很有思想。他刚刚接手的路桥乡,是远近闻名的“信访大乡”,群众反映的不少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怎样打开干群之间的“结”,这个问题不时在汪保忠脑子里打转转。在一次闲谈中,保忠向我抛出了这个问题。

说实话,对这样的问题我是个外行。但我知道,任何事物,有盾就有矛,有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我没有回答汪保忠提出的问题,而是向他讲述了我在报社工作时的一个故事。那是1989年12月,我下乡采访来到峰峰矿区义井镇。镇上的党委书记王云岩(后任峰峰矿区政协主席)和我是好朋友。我们同一天上班,分在了一个组里,还住一个宿舍。每天,我们一起上班,走向建筑工地。一块儿搬砖,一块儿和泥,一起把汗水洒向建筑工地。从认识到现在,关系一直不错。他对我说,想写新闻,你可到下拔剑村走一走,看一看。

下拔剑村支部书记吴志全,个子不算高,显得很精神。我说明来意后,他很认真地向我介绍了全村的情况。他说,这两年,一些在外地工作的离休干部,陆续回乡定居。不少担任多年村干部的老同志退居二线。这些老干部和老同志,政治觉悟高,工作经验多。我们村把这些老同志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参政议事会”。

“参政议事会”成立后,就像一座桥梁一样,沟通了群众和村干部的关系。议事会的同志参政不主政,议事不拍板,干群关系不断改善。过去常见的农民负担、宅基地、计划生育、财务管理不善等问题,变得容易解决多了。同时,议事会还发挥监督作用,村领导班子的一些缺点、不良倾向还处在萌芽状态,就被纠正了。

我以记者特有的敏感性,感觉到这件事具有典型意义,是一条鲜活的好新闻。回报社后,我顾不上休息,铺开稿纸就写了起来。稿子的眉题:《还乡不告老离任不离心》,主标题《峰峰下拔剑村有个“参政议事会”》。稿子见报后,果然得到了领导和报社同行的好评。此稿被推荐参加省好新闻评选,结果被评为省好新闻一等奖。

我的故事讲完了。汪保忠书记听得很认真。或许是我的故事有点意思,或许是我的故事触动了保忠书记的心灵,听完故事后,他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之中。此后,没多长时间,路桥乡出现了一个新生事物——“星期一夜谈会”。我参加过几次夜谈会,印象较深的是后时玉村的夜谈会。

后时玉村不大,200户人家,800多口人。开夜谈会的地方是一间平房,屋里有点狭窄。晚饭后,大约是八点半的样子,大家陆陆续续走进了会议室。村干部、乡干部和村里的群众,十几个人把屋子挤得满满的。会上,不论干部还是群众,都是争先发言,平等交流,气氛十分融洽。村务公开是群众关心的问题,主要是公开内容不全面,不透明,公开时间不及时。通过争论、交流,消除了隔阂,解开了疙瘩,干部和群众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

汪保忠书记告诉我,把会定在晚上开,大家都有时间参加,能保证开会的效果。为啥叫“星期一夜谈会”,保忠书记说,第一次开这样的会,时间是星期一的晚上。会后,大家认为,这样的座谈会很好,效果不错,应每星期召开一次。此后,路桥乡就形成了“星期一夜谈会”的惯例。县委领导认为,这是一种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形式,决定在全县范围推广。夜谈会很快引起了媒体的注意。《邯郸日报》首先作了报道。其后,省级媒体、国家级媒体相继报道了馆陶县的“星期一夜谈会”。

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前进,路桥乡的“星期一夜谈会”已逐渐规范,形成了制度。程序规范化。确定好开会的议题,避免把夜谈会开成乱谈会。干群平等化。干部之间、干群之间、群众之间,共同协商,平等交流,把夜谈会开成“顺心会”“交心会”。议事民主化。大家敞开心扉,对话交流,拆了隔心墙。活动制度化。统一时间,每周召开一次,内容自定。“星期一夜谈会”架起了干群沟通的桥梁。路桥乡大批的问题在基层得到妥善解决,“信访大乡”的帽子被扔到了太平洋,各项工作跨入了全县先进行列。

发展、改革,离不开稳定。维稳是一件大事情。一段时间以来,星期三下乡督访,成了我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县里规定,每个乡镇必须有信访接待室。八个乡镇的书记、乡镇长星期三必须在岗接访。为保证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县委从县直单位抽调8位同志到乡镇任督导员。县委的指导思想是,转变工作作风,变上访为下访,干部下基层,群众少跑路,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这项工作由我和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王国贞,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海明负责。其时,我的职务是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国贞主任,工作热情高,有活力,对工作十分负责,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海明书记年轻,能干,性格温和。在那段时间里,我们配合得非常默契,在一起工作,感到十分愉快。

第一次下乡督访的情景,依稀还记得。那天,下着蒙蒙小雨。早晨八点多一点的样子,我、国贞、海明,一起来到了常委院门口,带上几个工作人员就出发了。第一站是馆陶镇。书记、镇长都在信访接待室,问题是督导员没有到位。第二站是王桥乡。书记、乡长均在办公室,督导员殷保和按时到岗。问题是没有固定接待室。

接着,我们一行先后到房寨镇和寿山寺乡进行了督访。下午,我们督访了魏僧寨镇、路桥乡、徐村乡和柴堡镇。总的看,情况不错。大多数乡镇领导都到了位,有的乡镇书记在接待上访群众,态度很认真。有的乡镇不够重视。表现1、接待室门口没有安民告示,宣传不到位。2、接待室内脏乱,环境不整洁。3、接访记录书写不清楚,达不到规范要求。后来,这些督访中发现的问题,逐一得到了解决。

从那以后,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日,还是雪花飘飘的寒冬;不管是刮风天,还是下雨天,星期三下乡督访,一直到我离开馆陶,从没有间断过。期间,我们不但督访,而且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接访。通过与乡镇领导一起接访,解决了不少问题,化解了不少矛盾。同时,也发现了新的问题。有的群众带着政策条文上访,反映的问题涉及到法律。面对此类问题,接访干部也不知该怎么办。要对群众负责,不能一推了之。我和国贞主任商量后,决定带着律师下访,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事实证明,带着律师下访,是个好办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持续不断的下乡督访、接访,转变了工作作风。干部,跑路多了,群众,跑路少了。提高了干部的信访意识,对上访群众多了一份理解和关爱。密切了干群关系,有些干部还和上访群众交上了朋友。对基层情况的了解更加全面,认识更加深刻了。特别值得欣慰的是,大多数矛盾化解在基层,到县、上市的信访量明显减少。

(三)

风景,每个地方都有。有的地方名气大,游人多,有的地方名声小,游人少。馆陶,邯郸东部紧挨卫运河的一个平原小县。县虽小,也有古代八景。这八景分别是:陶山夕照、古井甘泉、东岳晴云、长堤春色、黄花故台、驸马古渡、卫河秋涨、萧城晓烟。八景之中,有的是自然风光,有的是名胜古迹,有的是故事传说。现在,这些在馆陶历史上曾盛极一时的八景,绝大部分都已淹没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之中了。

靠着历史典籍,靠着馆陶历史文化爱好者,我知道了陶山八景。前人分别为八景题诗,现摘录几首如下。清朝康熙元年,馆陶县主薄王金作陶山夕照:陶山何处是,不尽古今情。四野漫无际,一山空有名。斜阳林外下,凉吹晚来生。坐听郊原里,樵歌又几声。康熙六年,馆陶知县郑先民作陶山夕照:茲丘闲且旷,日落见山情。赵馆烟无迹,禹书仅有名。千林归鸟下,半壁彩霞生。牧笛知何处,悠然时一声。还是馆陶知县郑先民,作卫河秋涨:卫水河源远,秋来涨似春。帆樯高过树,波浪不惊人。处处无危岸,时时有巨鳞。谁言斯土僻?出郭即通津。古人的诗,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大家面前。让我们看到了生辉的彩霞,归林的倦鸟,过往的帆船。听到了樵夫的歌声和牧童的笛声。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在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里,曾经是神州大地上很响亮的口号。馆陶,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积淀深厚。孔子的得意门生——子夏,曾在此地讲学。馆陶公主刘施施与驸马,曾捐资帮助馆陶人民。这里,是大唐名相,人镜魏徵的故里。这里,是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的故里。著名诗人、剧作家雁翼,“中国漆画之父”乔十光,就出生在这里。八年抗战,这里是邓小平、宋任穷、陈赓的抗日征战之地。萧寒、宋振明、王化云、焦善民等人从这里走出,走上了省部级领导岗位。

“沧海桑田,历史的风烟已飘散得很远了,古陶山也不复存在了。但众多的陶山人物,却印在了历史的画卷上,融进了陶山卫水中。”这是我在《陶山人物》一书序言中写的一段文字。我想,现在的馆陶人,应当不忘历史,不忘那些仁人志士。应该铭记那些为馆陶增光添彩的人,为馆陶勇于创新、做出贡献的人。

依水春多丽,探奇在古堤。绿侵知岸柳,红绽人桃蹊。这是古人对风光秀美的卫河大堤描述。如今的卫河大堤,依然是绿柳成荫,松柏青青,风景如画。2002年9月26日的上午,艳阳高照。七一大桥西头北侧的卫河大堤上,人头攒动,喧声不断。看热闹的老乡来了,爱好文史的朋友来了,电视台的记者来了,县里四套班子领导来了。他们要共同见证一个事件,馆陶五通遗址碑落成典礼。

大堤靠西的一片空地上,两层水泥台阶,雕刻精美的石栏板和石柱,围成了一个半圆形的碑座。碑座正中,一块挺立的石碑,被红绸布覆盖着。时针指向10点,典礼仪式开始。我走到石碑的前方,宣布五通碑落成典礼开始。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赵树恩介绍了五通碑的具体情况和考察、制作石碑的详情。县委副书记王天仲,代表县四套班子致辞。王天仲和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李文杰,一块儿为石碑揭幕。随着红绸布的缓缓降落,石碑上的五个大字;驸马渡遗址映入了大家的眼帘。

礼成之后,有关人员依次参观了其它四通碑。这四通碑分别是,坐落在社里堡的黄花台遗址碑、坐落在西河寨村小学院内的卜子祠遗址碑、南马固村西的汉·驸马坟遗址碑、寿山寺范筑先将军故居碑。看着这一通通无言的石碑,我想起了为树碑而四处奔走的人,想起了为树碑而贡献力量的人。他们是时任城建局局长的李章民、副局长李玉岭、馆陶镇党委书记武建民、寿山寺党委书记李晓林、房寨镇党委书记靳俊起、政协文史办主任刘清月、政协原副主席刘士亭。还有纪委的崔洪太、刘兰宽、吕长海等同志,也为五通碑的落成,做了许多工作。

每通碑都记载着一段儿美丽的传说,每通碑都讲述着一个精彩的故事。

先给大家讲一讲卜子祠遗址碑里面的故事吧。故事的主人公是孔老夫子的得意门生——子夏。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末期晋国温人。他不到20岁离开家乡,到鲁国拜孔子为师,是孔子在文学方面最得意的弟子。按老师的要求,子夏决心当一个好老师。经过考察,子夏把讲学的地点定在了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的西河。西河的百姓知道这一消息后,非常高兴。他们帮子夏平场地,建校舍,捐钱物,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迎接卜子的到来。

讲学堂建好后,各诸侯国的青年学子,纷纷慕名来到西河。子夏在西河讲学,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其中最著名的是战国名儒教育家段干木、政治家李悝、军事家吴起。子夏向礼贤下士的魏文侯推荐段干木后,求贤若渴的魏文侯立即到段干木居处拜访。段干木听说魏文侯亲临拜访,急忙越墙回避。魏文侯为表达诚意,在别都‘魏’(今河北魏县)东郊筑起一座庄严肃穆、朴实无华的高台,取名为“礼贤台”。段干木深为感动,遂乘车到别都拜见魏文侯。文侯在“礼贤台”举行了十分隆重的拜师仪式。现在,庄严肃穆的“礼贤台”,依然矗立在魏县县城的东边,成为一处人们向往的胜地。

李悝,子夏的弟子,曾任魏文侯的丞相。他在政治上依法治国,废除世卿世禄,奖励有功于国家的人,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之一。吴起,曾任魏文侯的大将。他善于用兵,能与士卒同甘共苦,深受下属的爱戴。他领兵作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在战场上屡建奇功。著有《吴起兵法》四十八篇。

子夏活了八十多岁,病逝于他讲学的西河寨。为了缅怀这位先贤的功绩,当地人民在子夏讲学处为其建立了祠堂,后人称其为“卜子祠”。解放前,西河寨村有文庙,大殿里供奉着孔子和子夏的牌位。解放后,文庙变成了学校。也就是说,“卜子祠”回归本位,又变成了一处教书育人的场所。

其它几通遗址碑,分别记载着各自的故事。有的壮怀激烈,有的委婉动听,有的感人肺腑。无论是汉代的公主驸马,还是抗日的民族英雄,都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历史。您如果有兴趣了解这些故事,可以到馆陶的大地上走走,也可以看一本叫作《陶山人物》的书。这本书由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主编为韩吉祥、刘清月。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俎逝,遂亡一镜矣。”这是唐太宗李世民评价魏征的的一段话。魏征,子玄成,大唐名相。他是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他辅佐唐太宗十七年,以犯言直谏而闻名,人称其为千秋金鑒。我小时候就听说过魏老道的故事,也听过瓦岗寨演义。让我想不到的是,人镜魏征竟是馆陶人。

县城的魏征路、魏征大酒店和平堡村西的古曲梁城遗址碑,告诉我馆陶人并没有忘记这位公元580年出生的故乡人,并没有忘记为“贞观之治”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大唐名相。也许是我在报社当过记者,也许是我粗通文史,来到馆陶就职后,我有幸被选为魏征研究会会长。挂帅就要出征,就要负责,就要干点事情。况且,我对唐·郑国公魏徵十分推崇,也是个闲不住的人。

通往保定曲阳的公路上,两辆轿车一前一后急速地行使着。前边的车里,坐的是馆陶县副县长耿东升。我坐在在后边的车里,透过车窗看着路边的风景。临近曲阳的时候,路旁的雕刻产品逐渐多了起来。石鼓、门墩、石佛像、石狮子、石麒麟、石牌坊、石栏板,人物雕像、传统古建筑装饰品等,匆匆从我的眼前掠过。曲阳,位于华北平原西部,太行山东麓,是中国的雕刻之乡。据说,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其下部的八幅浮雕,就是曲阳石雕艺人的杰作。

曲阳之行的20多天后,馆陶县城增添了一个新的景点。

(四)

1998年10月23日,馆陶县城魏征路旁的陶山花园内,黑色大理石贴面的底座上,一尊高2·28米的魏征汉白玉石雕像,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下午3点,馆陶县在这里举行了魏征汉白石石雕像揭幕仪式。揭幕仪式之后,馆陶县领导与专程前来参加揭幕仪式的陕西魏征研究会和台湾魏氏宗亲代表,在魏征像前合影留念。

看着眼前的魏征汉白玉石雕像,我的思绪回到了陕西礼泉魏征陵墓之前。应陕西魏征研究会之邀请,前不久,馆陶魏征研究会一行六人,参加了魏徵陵墓整修竣工暨追思祭奠仪式。10月15日早八点,馆陶魏征研究会一行离开家乡,踏上了奔赴西安的路程。这六人的名字是韩吉祥、赵树恩、刘清月、王学增、杨章岭、朱晓林。他们带着家乡人民的寄托,一路上越太行,过黄河,直奔古都西安。

此时,10月18日上午。整修一新的礼泉魏征陵墓前,魏陵整修竣工暨追思祭奠仪式正在进行。公元643年,一代名相魏征病死,陪葬昭陵。1961年,国务院公布魏陵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昭陵西南三公里处的凤凰山巅,就是魏陵所在地。陵墓位于山岭南端,依山凿石而建,是唐代所有陪葬墓中级别最高的。墓葬坐北朝南,史书载“帝亲制碑文,并为书石”。后唐太宗李世民听信谗言,推碑磨字,魏陵不见了往日的风采。现在,通往魏陵的山路修通了,卧倒千年的石碑竖起来了,被荒草淹没的陵墓整修一新了。尽管竖起来的蟠桃纹首碑,碑身通体无一字,但丝毫挡不住人们对这位先贤的思念和敬仰,挡不住人们不远千里万里,到此虔诚地拜谒。海内外魏氏宗亲来了,馆陶故乡的人来了。您,魏征公,德音在耳,形神依旧。家乡的人民永远记着您,祖国人民永远记着您。

规模雄壮的昭陵,整修一新的魏陵,坐落在相距不远的两座山上。一君一臣,似乎在畅谈着“贞观之治”的繁荣,议论着“载舟覆舟”的哲理。人民,特别是家乡的人民,不但没有忘记诤谏为民,廉洁奉公,为“贞观之治”做出了杰出贡献一代名相,而且正在用多种方式纪念他。有的地方建成了魏征纪念馆,修建了魏征公园。舞台上,演出了京剧大戏《贞观长歌》,荧屏上,播出了电视连续剧《大唐名相》。魏征故里,研究魏征的组织成立了,文章问世了,著作出版了。命名了道路,立起了塑像,建起了学校。魏征的精神正在发扬光大,魏征的形象越来越鲜明。

(五)

过长江,越黄河,回家的汽车在公路上急速地行驶。坐在车内,我的心已经飞回了馆陶。年初,我和牛兰学主编的《陶山故事》,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后,很受大家的欢迎。这本书是馆陶县第一部故事集,是中国大运河文化的故事集锦,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曾被评为邯郸市第六次社科成果二等奖。直到十几年后,还不断有人向我索要这本书。

在馆陶同仁的鼓励下,我和清月主编的《陶山人物》,数易其稿,反复修改,2001年10月杀青。筹集出版费用,跑书号,找出版社,一番忙碌,《陶山人物》终于出场,登上了舞台。12月,此书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出版,凝聚了馆陶众多文史爱好者的心血。政协原副主席刘士亭,退而不休,仅传记部分的人物,就写了近二十篇。此书的面世,同样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

著名诗人、作家雁翼,给刘清月来信说,《陶山人物》这部书太重要了。它不仅表现了馆陶这片肥沃土地的大功大德,更反映了馆陶人民对文明的强烈追求。如果你们心里,没有时时想着馆陶人民对文明的渴望,你们是不会牺牲那么多工余时间,完成这项巨型任务的。你们用可贵的劳动,满足了馆陶人之需。我相信,馆陶人会从这部巨著的人物身上,丰富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意志。如果可能,应当把这部书,送给每一位学校老师、每一位中学生、每一位能读书之人。

雁翼,原名颜洪林,1927年农历五月十一,出生于馆陶县颜窝头村一农民家中。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7月成为全国作协会员。只读过十三个月书的他,五十多年来共出版诗集、小说、散文集、戏剧、电影剧本集、诗学美论文集等70多部。部分作品被译成9种文字,在14个国家出版。1991年,雁翼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授予“世界杰出成就文学家”银质勋章。

我有幸结识了这位著作等身的大文豪。认识雁老是在1998年的秋天。金秋十月,秋风送爽,雁老回乡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雁老对家乡充满了深情,几乎每年都要回馆陶看看。他用那如椽的大笔热情地讴歌家乡的变化“不见了路窄屋矮/迎我是楼高树外/汽车成串去又来/馆陶公主又复活/陪着夫君做买卖/新街旧城忙发财。”他用那拳拳之心,扶持家乡的文学新秀。不辞辛劳的为他们阅文稿、写序言、题书名。

那几天,我陪雁老度过了一段儿美好的时光。颜窝头,馆陶县北部卫运河畔的一个村庄。200多户人家,以颜姓最多。这就是雁老忘不掉常常挂怀的家。一天,我和几个同志陪雁老回家。记得有任润刚、刘清月等。雁老的家,座东朝西,是一个南北长东西稍窄的四合院。堂屋在北边,里边醒目的地方,挂着颜氏家谱。孔圣人的弟子——颜回,是颜姓的祖宗。颜老,是第七十五代孙。

东屋,是雁老儿时居住的地方。推开屋门,两间大的屋子满是粮食囤。雁老说,他10岁结婚时,就在这间房子里。媳妇大他八九岁,把他当小弟弟一样看待。雁老参加革命后,这位被他称为好心大姐姐的媳妇,一直没离开家。直到1947年,在雁老的一再劝说下,那位老人才恋恋不舍地走出了颜家的门。

离开让雁老时常挂念的家,我们陪老人家来到了卫河桥上。卫河,是雁老心中的母亲河。这会儿的卫河,裸露着大片河床。河中间的一股细流,缓慢地向前游移。细流两旁,杂草丛生,一片荒凉。此刻,他站在桥头,向我们说起了童年在河边嬉戏的景况:原先,特别是雨季,河水漫坡,波涛滚滚,船工号子震天响,漕运一片繁忙。河水少的时候,我和小朋友来到河滩上,看准那儿有小窟窿,用大三齿一刨,准能逮住一个王八。你看这会儿,变成啥样了。随后,我们又陪着雁老到北馆陶(1964年划归山东),看了他小时候读书的学校。

在陪雁老的几天里,雁老给我们讲历史,讲家乡的变化,讲国家的发展。同我们谈诗歌,谈创作,谈文学,让我受益匪浅。记得牛兰学写了一篇报告文学,发表在《邯郸日报》上。题目是《凤高雁字正——雁翼回故乡记》,详细记述了雁老这次回乡的情形。

2001年的7月,雁老又一次踏上了故乡的土地。这一次,我没有全程陪同雁老,只是到宾馆看望了几次,并陪着雁老吃了几次饭。在吃饭的过程中,我冒昧地问了雁老几个问题。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你怎样看待?中国的诗人和外国的诗人,你崇拜谁?你现在写作《第三个档案袋》,为啥起这个名?雁老略一思索,非常认真地一一作了回答。雁老还赠我一本书,书名是《世界和平圣诗》。这本书是雁老和美国诗人罗丝玛丽·威尔金申共同编著的。七十岁的雁老和美国女诗人,通过各国驻联合国使团,向107个国家元首发信函,用三年时间完成的。此书收入了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首脑的诗歌。其中,有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的诗。这部巨著,是雁老献给祖国,献给世界最珍贵的礼物。由此可见,饱经战乱之苦的雁老是多么的渴望和平。

印象最深的一次,也是第三次,同雁老见面是在邯郸。其时,我刚刚调回市里。2003年7月19日下午,近5点的时候,我的手机响了起来。时任馆陶文体局长的徐建平告诉我,雁老回家乡了。听说你已调回邯郸,想看看你。听到这个消息,我十分高兴。雁老,著作等身,世界名人,还惦记着我这个无名小卒,心里特别感动。

在市教育局门前,我见到了久别重逢的雁老。他站在一辆小车的旁边,老远就向我招手。我急步向雁老走去,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您好?”这声音同时响起在对方的耳旁。随后,我陪着雁老来到了市政府秘书长陈雪庭的的办公室。陈秘书长是馆陶人,热情好客,对文化十分热爱。

陈秘书长办公室的西墙上,挂着一幅字联。上联,能办大事办大事,不能办大事办小事,别办坏事。下联,能帮大忙帮大忙,不能帮大忙帮小忙,别帮倒忙。此联看似平常,实则道出了做人的原则。雁老对此联也感兴趣,边看边念,甚至读出了声。我仔细端详雁老,半黑半白的头发,整齐地向脑后延伸。一双有神的眼睛,似乎要把世界看透。两只耳朵,好像在倾听天下的风云。上半身穿红颜色的短袖褂,显得精神十分饱满。一柄拐杖握在手中,随时伴着雁老前进、前进。

临别时,雁老又送我一本书——刘杨烈的《雁翼创作论》。当晚,我就高兴的把此书粗读了一遍。这本书使我对雁老、对雁老的文学创作,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书中的一首诗歌,让我感动不已。这首诗以奇特的想象,浪漫的诗句,多角度描绘了铁路工人的生活情趣,热情地歌颂了铁路建设者的广阔胸襟和高尚情怀。这首诗在当时流传很广,是雁老的成名之作,亦是经典之作。带着敬仰的心情,让我把这首优美的抒情诗抄录在下边。

我们的工地,在云彩中间,/我们的帐篷,就搭在云彩上面。/上工的时候,我们腾云而下;/下工的时候,我们驾云上天。/白天,我们和云雀一起歌唱,/画眉鸟也从云下飞上山巅;/夜里,我们和星斗一起谈笑,/逗引得月亮也投来笑颜。/当我们过节的时候,/在云上演剧,/跳舞;/当我们开庆祝会的时候,/摘下朵朵云霞,挂在英雄的胸前。/当我们饿了的时候,/砍下云上的松枝烧饭;当我们口渴的时候,就痛饮云上的清泉。/当炎热的季节到来,/云上的松树给我们撑伞,/当寒冷的冬季来临,/我们砍下云上的松枝,把篝火点燃。/篝火的轻烟升入高空,/带着我们的欢笑飞过群山,/它告诉我们亲爱的祖国,/你的儿女战斗在云彩上面。

——一九五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于雨嚎山下

在《雁翼创作论》这本书的扉页,雁老签名并写下了送给我的老乡韩吉祥九个字。老乡,多么亲切的称呼。记得雁老曾在我的一个日记本上题写了一首诗:当你弯下身去扶起被生命累倒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到站立的价值和美的姿势。我知道,这是雁老对我的嘱托和期望。可惜的是,这个日记本找不到了。但雁老的期望,我永远记在了心头。我为有雁老这样的老乡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我是2003年7月12日离开馆陶的。这一天是星期六。我在日记里写道,一夜的雨点,敲打着后窗上的雨罩,也敲打着我不眠的心灵。天亮了,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屋门前的石榴树,白花青果绿叶,一副招人喜欢的样子。后院的垂柳,长长的柳丝,随风摇曳,像是少女优美的舞姿。几年来,看着花开花落,草荣草枯,心里很坦然。那花、那树、那青翠碧绿的竹子,美化了院落。无言的它们,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的一切。就要离开了,陪我生活了近六年的小院、房舍、小草、红花、绿树、翠竹。还有许许多多的朋友、同志、老乡,说真的,感情上真有点割舍不下。过去了,这一段难忘的岁月。离别了,这一片难舍的沃土。

一些生活的片段,在我的眼前出现了。早晨,卫运河大堤上。温柔的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把光斑洒在长着野草的地上。县委书记刘晓军和我,漫步在大堤上。我们谈工作、谈历史、谈文化、谈未来,爽朗的笑声不时在大堤上空回荡。天下雨了。县长杨华云和我在雨中漫步,谈峰峰,说矿区,讲馆陶。“三讲”期间,全体班子成员,搬到了西沙河基地。大家吃在一起,住在一起,过起了集体生活。同志们一起听讲课,一起出早操,日程安排得挺紧。太阳还没露头,大家就起床了。“起步走”,随着一声令下,穿着军装的我们,排着整齐的队列,在“一二一”的口令声中向前跑去。

    本文网址:http://taoshanwenxue.com/show.asp?id=381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