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言 | Tags | RSS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正文

历代名人题馆陶诗选(连载二)

作者:陶山 来源: 日期:2016-11-23 19:05:58 人气:147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马月起辑

 

 

 

王安石使辽作诗在馆陶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今江西省临川人,是北宋革新派的领袖,又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在其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练一绿字的实践体现了其作诗之认真刻苦,他的《元日》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句则写出了他对改革前途的乐观态度和无限憧憬。他之所以力主改革并身体力行地去实施,是因为他清醒地看到了宋朝的积弊与虚弱。

有一天,他来到馆陶,休息一晚后趁早出发,写下了《发馆陶》:

促辔数残更,似闻鸡一鸣。

春风马上梦,沙路月中行。

笳鼓远多思,衣裘寒始轻。

  稍如田父稔,灯火闻柴荆。

可以想见,鸡才似乎叫第一声,作者便匆匆上马,披星戴月踏上了向北的行程。四周是那样的静,远方的笳鼓更加引人幽思,虽然已是春天,但还有微微的薄寒。这时的作者,是怀着怎样一种为国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啊!

经过一两个时辰的马上颠簸和急匆赶路,一口气过了永济城(唐宋时期的永济县以临永济渠而得名,治所在今馆陶县陈路桥村一带)。这时太阳已经出升,人困马乏,便下马打尖歇息。利用休息的时间,他又写下了《永济道中寄诸舅弟》:

灯火匆匆出馆陶,回看永济日初高。

已闻空舍鸟乌乐,更觉荒陂人马劳。

客路光阴真弃置,春风边塞只萧骚。

辛夷花下乌塘尾,握手何时汝曹。

“客路光阴真弃置”之句,足显其爱惜光阴之情。这位千古罕见的伟大改革家正胸怀着怎样一种忧国忧民之心啊!每一位读者都不能不因此而对他肃然起敬。

以上这首诗究竟写于那一年,作者来经过馆陶具体干什么?我们当前尚无法确知。但宋嘉祐四年(1059)作者出使辽国,痛感边关无险可依、边将无能,写下另一首诗《白沟行》:

白沟河边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

蕃使常来射狐兔,汉兵不道传烽燧。

万里锄耰接塞垣,幽燕桑叶暗川原。

棘门灞上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

白沟河即今天在馆陶境内流过的卫河、卫运河(唐宋时期应在馆陶西南境流入,沿今武范庄村、樊堡村、陈路桥等村向东北,也称永济渠、御河)。“蕃塞地”指接近辽国的边塞之地,“蕃使常来射狐兔”指辽国常在边界炫耀武力,“汉兵”指宋兵,“传烽燧”指报警。“棘门”一句用的是一个典故。《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载:汉文帝时,为防卫京师长安,命刘礼率兵驻灞上,徐厉率兵驻棘门,周亚夫屯兵细柳。文帝到各地巡视,认为细柳军纪森严,棘门、灞上好似儿戏。作者使用这一典故,意在指斥边将无能。诗歌写得苍凉有力,用意分明。以上三首诗是否均在馆陶的卫河(白沟河、御河)边写就,即是否王安石离开馆陶城(永济城,今天的馆陶县陈路桥村一带)向西走不远就在白沟河写了这两首诗,可暂存一疑案。我们先不去论它,但从中完全可以体会出王安石这一位伟大人物为国为民的胸怀。

 

    本文网址:http://taoshanwenxue.com/show.asp?id=134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