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言 | Tags | RSS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艺评论 > 正文

雁翼诗歌艺术简论/王学忠

作者:陶山 来源: 日期:2023-01-09 10:03:25 人气:46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雁翼诗歌艺术简论

王学忠


雁翼在中国诗坛是个奇迹。他只读过13个月的小学,11岁参加八路军,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南征北战,枪林弹雨,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又投入到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然而,他却用天赋之诗笔:诗的语言、诗的情愫,记载了82载的生命历程,创作出版了诗集、诗论集、小说散文集、电影文学剧本等70余部。被贺敬之称为“优秀的革命文艺战士”、“杰出的人民诗人”。

 

真挚情感,白首不渝

雁翼出生在河北省馆陶县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还未出生,父亲便离家出走,母亲靠几亩薄田,养活着自己和两个儿子。哥哥不到7岁就帮母亲犁地、播种、锄草、收割,什么样的农活都能干;4岁的雁翼则割草、拾粪、砍柴,与家庭分担着艰辛与苦难。郭久麟《雁翼传》中有一段记述了雁翼老二奶奶祥林嫂般的遭遇,也是旧中国穷苦人家生活的缩影:“十岁那年,黄河冲毁了堤坝,母亲被洪水卷走,父亲用一只大木盆推着她逃难,三天三夜后,又饥又累的父亲死在了泥水里。坐在木盆里的她被一个三十多岁的人救了,那人却霸占了她的身,十六岁那年,那人病亡,婆婆把她卖给了一个赶马车的人,没多久,赶马车的人在一次运货路上被强盗捅死了。后来,她当了尼姑,再后来,嫁给了雁翼的曾叔祖。”雁翼老二奶奶一生命运多舛,却心地善良,雁翼常到她家里去,她也很喜欢聪慧的雁翼。老二奶奶会很多歌谣,常把那些歌谣唱给雁翼听,有一首唱捻军的歌谣对雁翼影响很大:“长毛贼,本领真,/银刀银枪红头巾。/银马过河不沾水,/烧了洋教杀洋人,/吓得官府关城门,/喜得百姓敬天神。”捻军是活跃在皖、苏、鲁、豫部分地区的一支农民起义军,杀富济贫,深受百姓欢迎。

受老二奶奶歌谣中捻军故事的影响,雁翼从小便在心里埋下了赶走洋人,砸烂官府的种子。11岁那年,村里来了八路军,雁翼死缠活缠加入了部队,接触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亲历了八路军是怎样一支军队——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写的那首《羊山集战斗纪实》记下了这样一幕:“对面那座被炸毁半个的房子里,/突然传来了细微的哭啼声。/战士们的责任催促我们跑上前去,/一位老大娘走出来,笑着给我们‘批评’:/“人家刚生了一个胖小子,走吧,/这不是你们男孩子看的事情。”哦,原来是一场虚惊,排长和战士们高兴地给这个在灾难中诞生的孩子起名“和平”。雁翼接着写道:“我们做战士的又多了一份责任,/为了孩子,我们要更快地把敌人消灭,/让孩子们在和平幸福中成长,/让孩子们再也听不到炮声!”这既是雁翼那一代革命者发自内心的美好祝愿,也激励着他在今后的战斗中杀敌更勇敢、勇猛。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新中国的解放,雁翼曾三次负伤,致左腿伤残。最危险却庆幸的一次是:战友们以为雁翼已牺牲,便把他和其他牺牲的战友放在了一个破庙里,是一位支前大嫂发现他还活着,并找来医生将他救活。雁翼是幸运的一个,然而,却有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和八路军战士,英勇地牺牲在了与敌人搏杀的战场,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事业中。

在这些牺牲的烈士中,有与他一起离开家乡参军的姨家对门的二柱,嫂子村里的双成,还有更多更熟悉的同排同班战友。雁翼《学诗初记》中写了这样一段:“和我相处的战友们的命运,往往是在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内起变化。前一个小时还一碗凉水两人喝。转眼间他就战死了,或断胳膊断腿的被抬走了……”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阐述了这支队伍的宗旨:“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这是一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其奋斗目标是:消灭私有制,实现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社会。既不同于雁翼老二奶奶歌谣里唱的捻军,也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农民起义队伍。雁翼的另一首《血写的课文》,再次佐证了这是一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队,诗中写的是在一次反“扫荡”中,部队为营救三十位被敌人抓去即将送到关外挖煤,或做细菌试验的乡亲。当时,敌人是三百多人押送,而八路军只有一百多人,经过一场激烈战斗之后:“三十名亲人脱险了,/七名党员永远留在了柳树林。/用他们的血,/在洁白洁白的雪地上,/在我们心灵里,/写下了课文:/共产党员在人们面前,/是什么身份?”

贺敬之称雁翼是“革命文艺战士”、“人民诗人”。参军打仗是为了人民,写诗也是为了人民。新中国成立后,当一些人大权在握,忘记初心,背叛人民,闷声发大财,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占为己有,做起了自富梦。雁翼痛心疾首,组诗《生命的感悟》写出了他的痛心和忧虑:“每当我走进烈士陵园/我都呼唤战友/从坟墓里走出来/校正/我的准星/是否改变了方向。”星转月移,人的模样可以变,地位可以变,但初心不能变,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念不能变。变了就是背叛,何颜面对千百万牺牲的烈士?他们牺牲生命是为了救穷人出苦海,而不是少数人富起来,或狭隘集团的私利。雁翼八十年代后期创作的作品,大多是对那些背叛者的谴责,和对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贞不渝。

 

深入生活,讴歌时代

艾青《诗论》中写道:“诗的旋律,就是生活的旋律,诗的音节,就是生活的音节。”针对诗人的诗歌创作又写道:“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时代的痛苦与欢乐也必须糅合在个人的痛苦与欢乐中。”也就是说,诗离不开生活,诗人的情感,所思所想必须与时代和人民一致,人民忧即自己忧,人民乐即自己乐。李季在陕北“三边”担任小学教员3年,创作出了以王贵、李香香的爱情为主线,展现“三边”人民走上革命历程的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田间在河北农村战斗生活8年,创作出了反映当地土改成就以及社会风情的现实主义长诗《赶车传》,为写《狐峪三杰》,他只身闯入敌占区五台狐峪沟,在草窝中与三杰同吃、同住,分析敌情,制定作战方案。

与李季、田间一样,在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雁翼一边打仗一边写诗。新中国成立后,雁翼离开部队,带着他的诗笔又投入到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195510月,在成昆铁路建设工地,雁翼用饱蘸对新中国无比挚爱的诗笔,记录下了那些建设者忙碌且快乐的日日夜夜:“我们的工地,在云彩中间,/我们的帐篷,就搭在云彩上面,/上工的时候,我们腾云而下,/下工的时候,我们驾云上天。//白天,我们和云雀一起歌唱,/画眉鸟也从天下飞上山巅,/夜里,我们和星斗一起谈笑,/逗引得月亮也投来笑颜。”荒凉、寂寞、苦和累,对于那一代新中国的建设者是另一种解读。白天与鸟儿一起唱歌,夜里和星斗一起谈笑,革命的乐观主义洋溢在字里行间。这种力量,这种精神状态是从哪里来的?答案只有一个——新中国的主人,皆以国为家,以苦为乐:“当我们过节的时候,/在云上演剧、跳舞,/当我们开庆祝会的时候,/摘下朵朵云霞挂在英雄的胸前。”那是一个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大干社会主义的时代。为此,我又想起夏衍笔下的包身工,那些在资本家工厂里当牛做马的雇佣工人,他们每天劳作12个小时以上,没有娱乐,没有自由,这刻不知下刻的命。而雁翼那一代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创业者,尽管也有苦和累,但那苦是香甜的,累中充满欢乐。“当我们饿了的时候,/砍下云上的松枝烧饭,/当我们口渴的时候,/就痛饮云上的清泉。//当炎热的季节到来,/云上的松树给我们撑伞,/当寒冷的冬季来临,/我们砍下云上的松枝把篝火点燃。”不亲身经历和体悟,此情此景是想象不出来的。也正应验了艾青所说,“诗的旋律,就是生活的旋律,诗的音节,就是生活的音节。”雁翼的诗是那个激情飞扬的时代一群建设者的创业史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575月,雁翼带着他的诗笔,又深入到重庆钢铁厂。看着那一堆堆刚刚生产出来的钢锭,和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雁翼抚今追昔,浮想联翩:“记得,那还是刚参加游击队的时候,就质问队长,/我已成了战士,为什么,为什么不发给我枪?/队长掏出了刻着日本文字的手枪,向我讲了许久,/从那时起呀,我就爱上了钢,并且产生了钢的幻想。”枪是钢铁制造的,由于那时我们还没有自己的钢铁厂,已经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的雁翼还不能拥有一支枪,他幻想着有一天我们有了自己的钢铁厂,制造出许多许多的枪,每个战士都能得到一支,就能早一天消灭敌人,早一天把穷人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今天,我怀着十五年前的幻想阔步走进工厂,/啊,我看见了,我看见了自己的钢,祖国的钢。”在雁翼的眼里:“真美呀,那涂着银皮的钢锭堆成了山,/每一个钢锭上都刻着红色的,中国美丽字样。”那种情感,多么像见到了家乡的亲人:“假如真的有那么一天,帝国主义敢再来侵犯,/我要拿起祖国的枪,我自己的枪,奔向沙场!”(《在钢铁厂》)这绝非豪言壮语,而是一个战士发自心底的肺腑之言。艾青在《诗人论》中是这样诠释诗人与诗的关系的:“把我们放进时代的熔炉烧成赤红的溶液吧!再取出来搁在铁砧上用生活的千斤的重锤猛烈地抨打!我们的肉体是生铁,我们的诗,就是铁与铁的抨击所发出的铿锵。”

诗离不开生活,丰富的想象来自诗人对生活的体验。只有把自己的身与心融入到时代的生活中,才能写出感人肺腑,引起共鸣的诗篇。雁翼每次深入农村或工厂,都会把自己融入其中,变作一颗种子、一块钢锭、一匹布。《造访印染厂》一诗他是这样写的:“我一道一道工序地看,/又一道一道工序地想。/看自然界一切光、色、形/怎么样集中、调配、分解,”看着、看着雁翼已入诗中:“我是想呀想,倘若/我也是一匹雪白的绸缎,/会被染成什么样的颜色,/会被印上什么样的花样?/或者,什么色和花都不印,/永世的保持着洁白。”美丽的图案固然好看,但如果需要以改变本质为代价,还是“什么色和花都不印”好,“永世的保持着洁白”。雁翼参军、打仗,走上革命道路,是为了救穷人出苦海,改变制造少数人富裕多数人受穷的不平等制度,使老二奶奶的悲惨命运不再重演。这首诗的最后雁翼又写道:“问题不在于被染成,/什么色、什么形、什么光,”而是要“为人民的喜爱而被着色,”“甘愿为农夫做衣裳”,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194910月新中国成立到20099月雁翼去世,在整整半个世纪里,雁翼始终将自己的身与心融入在时代的大潮中,用诗的语言、诗的情愫,讴歌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

 

字字含珠,句句有魂

雁翼出生在一个穷苦人家,只读过13个月的书,写诗是天赋,诗之要素:意美、语美、音美、形美如指诸掌,运用娴熟。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行军途中,他一边打仗一边写诗;新中国成立后,在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他一边劳作一边写诗。诗是他人生历程的记录和心灵表白,也是他对所追求事业的忠贞和汇报。

雁翼的诗歌创作,不是被动而是自觉,把诗情、诗意,诗歌中各种修辞技巧运用到了现实生活里,我诗写我心,抒发着一个时代的情感。

艾青《诗论》中这样写道:“诗是通过诗人的情感所表达出来的、人类向上精神的一种闪灼。这种闪灼犹如飞溅在黑暗里的一些火花;也犹如用凿与斧打击在岩石上所迸射的火花。”雁翼的诗正是这样的一些火花,它平时淹没在纷然杂陈的社会生活中,荒山野岭的乱石里,是雁翼用诗人的慧眼发现了它,使其迸射出了火花。

“发现”,就是在深入生活中,把一般人忽略的、发现不了的,用独特的视角观察、审视后,再用诗的语言——妙语连珠、妙想联翩地表现出来,展示给读者。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居住地。既是荣华富贵的荟萃,又是权力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故宫收回人民手中,并向民众开放,成为一个旅游景点,每天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然而,多数人则是开阔一下眼界,一睹昔日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糜烂。雁翼却用诗人的慧眼从一把椅子里发现了:“那一堆著名的朽木,/虽然被彩缎被虎皮被金龙银凤,/被彩玉被各形宝石装饰,但/仍然掩盖不了木头的本质。/一朝又一朝的被争被夺被抢,/引发出一幕又一幕的/君不君臣不臣亲不亲仇不仇/……眼泪、血、和精致的诡计。”(《故宫的龙椅》)这岂只是一把椅子?而是一次次权欲、物欲、性欲争夺中的大比拼,一个制造了不平等制度,咎由自取走向灭亡的物证。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里过程,唤起类似的记忆,让思维突破直觉狭隘的瓶颈,在辽阔的天空翱翔,捕捉若流萤、似星火的诗情、诗意。通俗地说,就是将类似的事物调动、沟通、连缀起来,不受一物、一时、一地的限制,天上地下、眼前过去、这物它物,自由跌宕、跳跃,使之产生呼应。1987719日,雁翼乘坐的飞机降落在柏林机场,刚下飞机,一阵突如其来的风迎面而来,《西柏林机场》记下了他的联想:“柏林机场的风负荷太重,/日夜鼓动着/四面不属于它的旗帜//并非为了装饰旗帜的主人/——美苏英法的将军,/还在认真的执事。//只有那些老鹰或白头鸟,/不尊重军人的威严,/常常落在旗杆上拉屎。”从机场扬起的风、飘荡的旗,联想到曾经不可一世的帝国,和它的灭亡。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生活中景、物、事与想象中的景、物、事相互映衬、相互渗透、转化、交流,表达同一种思想或情感,既可以丰富诗中意象、开拓诗的意境,还可以打开更广阔的审美空间和审美情趣。19793月,雁翼乘船去广州,伫立船头,给风浪中的浮标画了一幅肖像:“你忽而被扔进浪的深谷,/又忽而被推上浪的峰顶。”前两句写实,接着写虛,采用拟人技法:“你为什么不追求生活的平静,/偏偏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地/交给粗野的浪、交给狂暴的风。”从写实——风浪中的浮标,到写虚——赋予人的品格、不屈不饶的精神,随后虚实结合:“为了追求光明,你宁愿颠簸一生,/也决不在黑暗里享受安宁……”使浮标这一物体形象更加饱满,真实感人。

雁翼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技巧有:含蓄、暗示、张力,诙谐等等。建筑美、音韵美、绘画美是他早期传统诗歌特色;晚年的诗歌,在传统基础上又揉进了一些外国诗的成分,大多短小精悍、富有哲理,一语中的、给人启迪。

雁翼天质聪颖、无师自通,诗情、诗艺运用娴熟,写出了大量的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诗歌,字字含珠,句句有魂。19978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雁翼选集》前言中的一段话,对雁翼82载为诗为人的生命历程作了恰当概括:“他心怀祖国,贴近人民,作品植根于中国泥土,继承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融会了世界优秀诗歌的艺术精华。他的作品是他的艺术追求的革命历程的记录”。

 

    作者简介:王学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国内外报刊发表诗歌、文论千余首(篇),出版诗集《未穿衣裳的年华》《太阳不会流泪》《我知道风儿朝哪个方向吹》《爱得深沉》等14部,《人民日报》《文艺报》《文学评论》《诗刊》《文艺理论与批评》等百余家报刊发表针对王学忠诗歌评论400余篇;出版研究专集《平民诗人王学忠——作品百家谈》《王学忠诗歌现象评论集》《底层书写与时代记录——王学忠诗歌研究论集》《中国当代平民诗人王学忠诗歌札记》《用生命种诗的人——诗人王学忠评传》《诗坛百家致王学忠的信》等8部。

 


    本文网址:http://taoshanwenxue.com/show.asp?id=3585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