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言 | Tags | RSS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

战疫百日散记/牛兰学

作者:陶山 来源: 日期:2020-06-26 20:52:06 人气:173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纪实散文:(约14000字)

 

 

战疫百日散记

 

牛兰学

 

庚子年初,新冠病毒漫天飞舞,咣当落地,生生把地球砸出许多大坑,很多地方按下暂停键。无论制度,不管穷富,无论肤色,不讲官民,无影无踪,却迅速肆虐全球。原以为它会耍出什么新花样,没成想它也跳不出“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的老话。于是,抗击新冠肺炎从排山倒海慢慢成为一种常态。我终于有时间来整理一下我的百日战疫经历,算是立此存照,以示纪念。

 

口罩成为年货

 

2020年元月24日,己亥年腊月三十,除夕。连续几天的雾霾,把人间几乎变成梦幻,只能看着脚下一片地儿遐想。今天总算在轻纱弥漫之下,可以望望远方。按照惯例的安排,本地干部9点集合,统一去慰问坚守在关键岗位的干部、职工。

待到大家集合齐,准备出发时,我发现十几人的队伍里,只有我一个人戴着口罩。当然,口罩引来了疑问、异样、甚至不屑的目光。但是,我却一直戴着它,我也因此成为地方电视台,当地《新闻联播》中,第一个戴着口罩的形象。除夕夜,全国一队队白衣天使从天而降驰援武汉。仅仅半天不到的事实,就已经把所有人的疑问一扫而光,戴上口罩的我成为抗疫的一个符号。

对于普通人来说,戴上口罩犹如在战场上戴上钢盔、拿起盾牌。不是我另类,也不是我喜欢出风头,而是我十分敏感。因为电视新闻里播放着昨天10点,武汉开始封城,微信里显示,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或者部门已经公布取消了所的集体年节活动。我的敏感主要还来自于17年前,我参加过抗击非典指挥部的工作。

那是2003年5月11日上午约10点,正当我在分包的杨庄村执勤时,县委办公室通知我,立即到设在馆陶宾馆的抗击非典指挥部报到。因为当日凌晨馆陶县出现了首例非典个案,馆陶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我任馆陶县抗击非典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这是全市唯一县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担任这一职务。我没有回家,直接赶赴宾馆。从此,和政府办公室王登朝同志同屋,吃住在宾馆57天(仅回家一次取了件短袖衣服)。每天工作到次日凌晨2点休息,大约5点就要起床工作,有几天差不多彻夜不眠。关键的时期,明传电报犹如雪片舞蹈。每天会连续接到省、市的十几封明传电报,上一封还没有布置下去,或者上报,下一封又有补充和新任务。当时,县领导常常焦急地把明传电报摔在地上,卫生局局长乔明忠因为接打手机时间过长,手机发热并引发爆炸……非典病毒终于跑了,馆陶县取得了抗击非典的全面胜利,我让出了所有的荣誉称号,回到原来的岗位继续努力工作。这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我留下了一篇论文《非典危机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和一篇散文《青麦穗,金麦穗》、一首歌谣《非典的好处和机遇》,分别刊登在报刊上并获奖,也留下了我的经验、警惕和敏感。

这次,新冠病毒来临时,当许多本地人没有任何预感时,我的妻子早早在腊月二十九(元月23日)以每只口罩一元的正常价格购买了五包口罩计50只和五袋板蓝根冲剂,以备家用。两天后口罩涨到每只5元,三天后每只15元也根本买不到。当用这个价格可以买到时,已经是一个月后了。猪肉永远没有想到,它居然败给了口罩;口罩永远没有想到,自己居然成了年货!

慰问、感谢、拜年、祝福。我们一行乘车先后到公安局、医院、自来水厂、中医院、广播电视台、供电公司等单位拜年并送去面包、火腿肠、方便面等慰问品。这样的仪式,我已经连续参加了14年。我们到达中医院时,中医院给大家发放了口罩,但是,很多人羞羞答答地不知是否应该戴上。当我们在家里享受着安详平和的生活,喝着茶水,看着电视节目时,多少人为了我们在岗位上辛劳。南水北调的长江水沿着河道、暗渠、管道奔涌1500里之遥,在馆陶县自来水厂冒出来,经过十几道工序,在节日里匆忙地流向千家万户,馆陶县36.5万人在河北省率先全部吃上了长江水……

当天晚上,我和大哥协商,取消了牛氏家族初一的所有串门拜年和初三回老家的祭祖仪式。岳母通知我们,她取消了初四在饭店预定好的闺女回家和78岁的生日庆祝活动。我家计划初六外出的专门聚会也决定取消了。待在家里成了我们唯一的选择。

是夜,金陶丽都小区迷人的灯光下,几乎空无一人,不仅仅因为春晚,还因为疫情。央视春晚,破天荒的增加了一个没有经过彩排的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康辉、欧阳夏丹、贺红梅、水均益、海霞等联袂情景报告《爱是桥梁》——众志成城,防控疫情!向武汉人民、向医护人员致敬……

 

洞里赏赏段子

 

元月25日,大年初一。央视播报中国卫健委收到全国29个省(区、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1287例,死亡41例。累计收到全球10个国家、地区(不含中国)通报确诊病例26例,死亡0例,其中美国确诊病例2例。微信中传来多地政府部门印发防疫倡议书,河北已经确诊6例……手机瞬间牵动着亿万人的视线,制造着一波又一波热点、泪点、怒点、爆点。白天,依然能看到有少量人员串门拜年,晚上下楼散步发现都戴上了口罩。走到公主湖景区,临时搭起的娱乐场所里,仍然有零零星星的年轻人在逗留。

元月26日,大年初二。早晨,进出小区的门口已经搭起塑料棚子,有人开始值班,进出需要登记、测温。上午10点,当我走进县委机关大门口时,有工作人员拿着额温仪对着我的额头测量体温。

武汉开始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我原以为是地名呢?某著名主持人解释说,这是“火克金”的传统文化,我实在不敢苟同。如果起个名字就能吓跑新冠病毒,那还要科学、法治、人民战疫干什么?

从晚间电视上得知,武汉封城前外出累计达500万人,一位高级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三次都没有说清楚口罩的数字,是108亿只?是10.8亿只?还是108万只?深夜终于看到全县采取紧急措施的通知,一切集体活动停止,从元月27日零时起施行。

记得抗击非典的2003年5月10日,我在互联网发布了一条《非典的好处和机遇——40个“了字歌”》:“中药地位提高了,新闻媒体透明了;茫茫会海没有了,公款吃喝不见了;政府效率快速了,卫生知识普及了;医生倍受尊敬了,电子商务吃香了;上网人数猛增了,人民战争打响了;非典肯定快走了……”,迅即被新加坡《联合早报网》转发,许多互联网转载,又被《中国农村小康科技》杂志2003年第5期刊发,看起来和今天的现实何其相似奈尔。不过,那时的手机刚刚能发短信,绝大多数的人们,还是紧紧跟着电视、电脑屏幕了解信息。今天已经是跨入移动自媒体时代了,什么微信、抖音、公众号、客户端等等,不亦乐乎,不亦晕乎。

几天来,手机的微信陆续出现抗击疫情的段子,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这些段子最初抚慰了人们紧张和不适的心理,成为心理的清凉油,让人们斗志昂扬地走向战场。遗憾的是疫情持续的时间,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段子在几起几落持续一个月后,逐渐归于沉寂,被新的热点取代。让我们一起回忆几组,抗疫最初的段子。

——宅家决心书:宁把自己灌醉,也不参加聚会。宁把自己灌倒,也不出去乱跑。宁把脑袋睡扁,也不外出冒险。宁把沙发坐破,也不出去惹祸。宁可憋的冒汗,不给政府添乱。

——春节行动计划:初一一动不动;初二按兵不动;初三纹丝不动;初四岿然不动;初五依然不动;初六原地不动;初七继续不动;几时能动?钟南山说动才动!

——再表决心书:只要还有一粒米,不往人多地方挤;只要还有一根葱,不往菜场里面冲;只要还有一块肉,超市里面不去凑;只要还有一口气,呆在家里守阵地!

——我真骄傲:我宅家,我骄傲,我为国家省口罩,我为自己省钞票!宁愿长点膘,也不外面飘。长膘是“富态”,乱飘是祸害。劝君守规矩,切记爱自己。初五早上好!记得今天吃水饺。

——标标准准的鼠年:人们都钻进洞里,趴在窝里,竖着两只耳朵,鼓着两只眼睛 ,静静的观察着外面的异常动静。谁也不敢到处晃悠了!因为外面来了一只怪异的,凶猛的大猫!坚持就是胜利。

——真的不敢再睡:我们永远没有想到,对社会的贡献竟然是睡懒觉!前天一觉醒来假期还有5天,昨天一觉醒来假期还有7天,今天一觉醒来假期还有13天,真的不敢再睡,再睡怕快退休了。

——沁园春《静》:全国风光,千里封村,万里断交。望湖北内外,些许烦燥。新春佳节,顿失热闹。火神山下,冠毒小妖,欲与非典比风骚。春未到,看男女老少,各色口罩。神州如此多娇,有无数英雄气节高。有驰援前线,抗击疫妖!佳节省亲,坚决取消。一夜之间,民意俏俏,神雷声声如海涛。战疫情,做时代楷模,品德最高!

在此,感谢这些不知名作者的辛勤创作。由衷道一声:谢谢。冬天戴上了口罩,新年也戴上了口罩。如今,几十只用过的口罩依然挂在办公室的衣架上,好像诉说着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让文字充满温暖

 

   一位蒙面人/理直气壮地挡住大门/光天化日下拿着把白色手枪/对着我的眉心/35度8,请进//这曾是一个最致命的动作/后面跟着“葡萄糖六斤”(please up you gun 缴枪不杀) /在庚子新年/却最醉让人舒心……这是我的诗歌,描述的是疫情期间处处可见的情景。

元月27日(大年初三)。按照我们这一带的习俗,是给逝去的父母和先祖上坟烧纸祭奠的日子。早5点,我被噼里啪啦,连绵不断,甚至阵阵相逼的鞭炮声惊醒。打开专门的微信群,只见一位领导写道:鞭炮声一直不断,别让禁放成为空话,让百姓笑话。都说,年就是一头怪兽,是瘟疫,只有鞭炮声才能驱赶它,不让放鞭炮它真来了吧。节前,有关部门颁布了严格的禁放令,并采取了相应的配套措施,本地连卖鞭炮的店铺和摊点都被查封了,甚至还拘留了违令燃放人员。但是,三省交界的外省县并没有采取同步措施,许多人还是可以买到鞭炮的。类似的禁止令,不止这项,官民心照不宣、见怪不怪。像我的这位领导和我有这样的想法,那还是少见的。但是,惊天动地的鞭炮声并没有吓跑冠状病毒,它悄悄地不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大地上依然制造着恐慌。

今日该我值班,早8点半我来到了办公室,一起值班的李晴晴同志也来到了岗位。责任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当天,我感到,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宅在家里应该读读书或是写点东西,一来可以自己充实,二来可以温暖社会。于是,我起草了馆陶县作家协会、《陶山》期刊 《关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倡议书》,倡议协会会员:了解疫情防控常识,把防控疫情当做一项政治任务;积极配合、协助驻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稳定民心;取消一切聚餐、聚会等人员密集活动,不要购买、加工、食用野生动物;多读书,多创作抗击疫情文学作品,为抗击疫情做贡献等等。这是全省县级作协较早发布的一份《倡议书》。

民间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扰乱了鼠辈并在屋角洒落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也有人说入夜提早熄灯是为了让老鼠看不见,无法娶亲,以减少其繁殖的速度。民间也以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相传这一天女娲娘娘创造出了猪。现在,大多数人已经不知道这些故事了。我没有管老鼠娶不娶亲,晚上10点半把《倡议书》在网站、公众号、微信、微信群进行了发布。

《倡议书》迅速得到了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热烈响应。一天之内就有10位作者发来16首诗歌,一个月内有百余名作者创作作品近200首(篇)。我们先后在《陶山文学官网》《邯郸公众号》《采风网》等编发了四期“人民战疫”文学作品集,得到许多文艺工作者和百姓的点赞。以此为基础,我们编发了《陶山》2020年第2期抗疫专刊,4月份印刷发行。这些作品涉及的作者,上至80多岁的退休干部,下至十几岁的小学生,遍布各行各界,有的是老作家、有的是新作者,他们都把自己的心情变成文字,在疫情期间去温暖人们的心灵,互相信任、互相鼓励,以期携起手来,共同战胜疫情。

我同时组织馆陶籍6名援鄂医护人员刘彩红等撰写了武汉一线日记,他们的日记共有2万余字,记录了武汉的点点滴滴,有的是在重症监护室的经历,留下了宝贵的资料。我整理了他们日记万余字,分别以他们的署名刊发在《陶山》专刊上。我还组织作家们捐献数千元购买了一位画家的义卖作品,捐赠给红十字会用于为一线抗疫人员购买保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在疫情最严重的日子,著名杂志《作品》2020年第3期封二推介了《陶山》期刊为全国内刊之星。

我个人在此期间创作了5首诗歌,诗歌《镰刀和锤头的交响》等先后在《澳门日报》、澳大利亚《澳华文学》《邯郸日报》《邯郸晚报》《陶山》《永济河》等等报刊刊发,并在河北肥乡的第二届“谷雨诗会”上被选手王金金朗诵。在抗疫期间,我们努力让文字变得温暖---镰刀和锤头/国是共商/一面鲜红的旗帜/在空中就猎猎作响//镰刀争说/让我去村口站岗/锤头抢道/派我去火神山的病床/必须上、我先上、看我上、跟我上/她们异口同声/让我们携手/奔赴没有硝烟的战场……

 

咔嚓记录点滴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期间,馆陶有许多亮点。河北中泰钢结构科技有限公司,通知员工立刻返回工作岗位,加班加点生产箱房。1月25日,大年初一。中泰公司的180套箱式房屋,准时送到火神山建设工地。中泰公司累计为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生产了1000余套箱式房,如同一朵朵迎春花在武汉绽放。

邯郸市洁雅卫生用品公司,第一时间改造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在口罩生产车间,一台机器每分钟生产口罩达600余只,日产口罩170余万只,排在河北省第一位,发往全国和世界各地。大华化工公司,全力以赴、昼夜不停,满负荷运行。日产次氯酸钠溶液消毒剂达50吨,有力地保障了周边县和邯郸市疫情防控消杀。净远环境治理公司的医疗废物收集时间由原来的2天一收集,缩短至1天一收集,员工超负荷运行,无偿为管辖区8县收集、处置一次性防护用品。赛孚瑞公司在第一时间,帮助华大基因和明德生物完成了2019-nCoVer核酸检测试剂的开发,确保了研发工作顺利完成。及时调配色谱试剂300箱,为人福药业的稳定生产提供了质量检测保障。同时,还免费为下游企业定制研发了高纯试剂2000瓶……

2020年2月1日,大年初八。黄瓜小镇翟庄村黄瓜种植户王海龙等60户菜农,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农业农村局积极协调、组织下,捐赠20吨顶花带刺的新鲜黄瓜于18时装车完毕,启程运往武汉。经过14个小时星夜兼程,2月2日早晨,黄瓜安全运达到各个小区。常艾坊公司,工人们夜以继日生产艾绒和艾条,满足订单,发往各地,为中医药抗疫助力。同时,企业带头、百姓捐献,累计向武汉捐献5万根艾柱,艾香袅袅驱散瘟疫。2月21日,更有馆陶县人民医院5位支援湖北抗击疫情医疗队的勇士,奔赴前线……

当我2月1日17点15分,看到中央电视台播发中泰公司支援武汉火神山医院的新闻后,我终于坐不住了。2月2日10点许,背着家人偷偷带上佳能相机,自驾车赶到高速出口卡点和中泰公司车间进行拍摄,中泰公司大门外一排卡车正在等待装车,车间里则焊花闪闪,我不停地咔嚓咔嚓按动快门,一直到12点半,才回家午饭。

2月6日上午,冒着小雪,我到县城的东西南北封城卡点进行拍摄。2月8日9日连续两天,在浓浓的雾霾中,我一次又一次到县城和小区的卡点进行拍摄。2月12日,我到分包的王桥乡进行督查,佳能依然在记录乡村卡口情况。乡村的卡口已经换上了铁皮屋,做好了长期决战准备。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执勤点也由塑料棚换成了合成房屋,分包的卫计委干部24小时站岗,并不断逐户调查、登记,确保万无一失。2月14日傍晚,下着雨夹雪,我再次带着佳能相机出动,奔赴一线,在高速出口我看到在风雪中党旗高高飘扬。算下来,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用佳能相机和手机随时记录拍摄的照片超过千余张。这些照片记录了抗疫一线干部群众、共产党员忙碌的身影和风采。东西南北中工农兵学商,抗疫的队伍浩浩荡荡;一名名共产党员挺身疫线,一座座战斗堡垒巍然如钢;一队队白衣天使前赴后继,一批批干部群众守责担当;一道道牢不可破的铁壁铜墙,一张张密不透风的天罗地网……

记得2003年5月11日凌晨,馆陶县出现第一例非典后,县委紧急调动140名武警、民兵、医护人员,迅速封锁隔离了一个184户671人的村庄,直到5月25日12时解封。因为这样的经历,出于责任心,我自我做出了一个非常的举动-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从1月27日开始,我陆续以老兄、朋友等个人民间征集的名义,先后向全县8个乡镇负责人(乡镇党委书记或者乡镇长),发出了征集全县277村庄卡口的照片。微信写的是:你好,民间征集!可否把贵乡镇全部村口的封路情况,让支书拍个图片,把原图发你,再转我留存?最好有村名的标志。谢谢!

我没有接到上级的指令,也不是以官员的身份安排,我甚至没有这样的义务,但是,我总觉得在这样的形势下,自己有这样的责任。这样做的目的,纯粹是个人督促基层做好卡口工作。有的乡镇领导很快发来了全部村庄卡口照片,有的陆陆续续发来全部,有的应付几张而已,有的则一直补充所在乡镇的最新情况,有的则在不断催促下勉强发来部分。我感谢工作扎实的基层干部,在疫情防控期间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面对这些照片,我先后整理了两个专题:一是抗击疫情-摄影人在行动,《河北馆陶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人民战疫”掠影》共12张照片,二是疫线党旗红,来自馆陶县的报道,共8张照片,包括部分征集的乡镇上报照片。我除了贴在了邯郸融媒体公众号,还进行了征文投稿,先后被《新时代摄影》《数码摄影》《河北摄影》《邯郸摄影》《印象馆陶》《大馆陶》等众多公众号刊发。尤其是2月8号被《新时代摄影》专题刊发后,引发了许多媒体转发。《一丝不苟》刊发在《新时代摄影》2020年第3期,《火速支援》刊发在《河北文艺界》2020年第3期。可以说,我们拍摄并传播的系列照片,展现了馆陶各界抗击疫情的良好形象。

 

麻将也有疗效

 

元月26日,大年初二,妻子决定买一副麻将,上午9点她上街跑了四家商店,大部分麻将已经卖完,看来想买麻将的还真不少,最后花了135元买回来一副塑料麻将。难得全家都宅在家里,也许麻将是一剂打发时光、家庭交流的良药。

麻将,可以说是一种汉族发明的益智游戏类娱乐用具,大部分是用竹子骨头塑料制成的小长方块,上面刻有花纹或字样,每副136张。不同地区的游戏规则稍有不同。麻将的牌式主要有“筒”“条”“万”等。麻将的基本打法简单,容易上手,但其中变化又极多,搭配组合因人而异,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种最能吸引人的博戏形式。

传说,打麻将是“打麻雀、护皇粮、有奖赏、做将军”的意思,起源于江苏太仓“护粮牌”。有关资料记载,在江苏太仓县曾有皇家的大粮仓,常年囤积稻谷,以供“南粮北调”。粮多自然雀患频生,每年因雀患而损失了不少粮食。管理粮仓的官吏为了奖励捕雀护粮者,便以竹制的筹牌记捕雀数目,凭此发放酬金,这就是太仓的“护粮牌”。

麻将牌三种基础花色的“筒、条、万”。“筒”的图案就是火药枪的横截面,“筒”即是枪筒,几筒则表示几支火药枪。“条”是用细绳串起来的雀鸟,所以“一条”的图案以鸟代表,几条就是几束鸟,奖金则是按鸟的多少计算的。“万”即是赏钱的单位,几万就是赏钱的数目。此外“东南西北”为风向,故称“风”,火药枪射鸟应考虑风向。“中、白、发”:“中”即射中之意,故为红色;“白”即白板,放空炮;“发”即发放赏金,领赏发财。麻将的术语也与捕雀护粮有关。如“碰”即“彭”的枪声。又如成牌叫“和”(音胡),“和”“”谐音,“鹘”是一种捕雀的鹰。除此还有“吃”、“杠”等术语也与捕鸟有关。

俗语说:“十亿人民九亿麻,还有一亿在观察”。由于麻将复杂多变,刺激有趣,因此自诞生后,很快就成为整个中国最为盛行的博戏形式。无论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大权在握的重臣,对麻将感兴趣的都大有人在,至于一般的布衣平民,村夫俗子,喜欢搓麻将的就更是不计其数。麻将运动不仅具有独特的游戏特点,而且是具有集益智性、趣味性、博弈性于一体的运动,因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麻将运动的客观存在是当今中国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现实,天府之国的四川成都甚至被称为“麻都”。麻将的身影已经出现在全世界,这其中有华人的传播,更重要的却是麻将本身的魅力所致。

除了我这个二把枪外,孩子们略懂一点,妻子退休多年一直想学,却没有机会,正好趁疫情的机会,我教会大家,也算是一门消遣的本事,也是人们互相沟通的桥梁,增加互相交流,借以共同抗疫。

麻将一到家,我们便摊在餐桌上,开始搓起来、垒起来、拆起来、推起来。起初几把是演习,接着就开始下赌了,每输一次一元。几天里,都学会了,垒牌、出牌越来越溜。开始的半月里,每天上午2小时、下午2小时。后来,改为每天晚上20-22时左右,大约两个小时。两个月后,因为垒牌需要太多时间,我们决定网购一幅电动麻将桌。

2020年3月27日(三月初四),在战疫61天后我们网购的电动麻将桌终于来了,孩子们按照说明书七手八脚的安装起来,当晚20时就开始运行了……十几天后,因为孩子们需要上班和听课,麻将下岗了。

几十天的麻将战疫中,几乎出现过所有的和法,什么清一色、一条龙、十三不靠、一张和、杠里开花、两人和等等。稀里哗啦的麻将声里,的的确确赶跑了焦虑,输输赢赢的斗法之中,实在增强了挫折教育,输赢都在自家锅里,彼此更加了解、增添友谊。这也许是我们全家共同参与时间最长的一次集体活动,将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2月3日(正月初十)进出机关大门,不但要测温,还要扫二维码。上班实行弹性工作时间,我在工作时间也一定会在办公室。在抗疫的假期期间,我每天都会在办公室忙活一阵。为了安抚自己的心灵,除了阅读了《鱼羊野史》《今日简史》《未来简史》等书籍外,大约两个月的时间里,追剧也成了我的常态,我观看了如《寄生虫》《乱世佳人》《教父》《悲惨世界》等等几十部荣获奥斯卡大奖的电影,用1.5的倍速复习了一遍改编自四大名著的电视连续剧,累计观看了上千集影视作品,常常自己以泪洗面地在屏幕前度过……感谢麻将和影视还有书籍陪伴我度过抗疫的这段日子。

 

 

暂停键下的冲锋

 

武汉按下暂停键,全国却按下了快进键。馆陶县医院的医护人员纷纷写下请战书,主动要求奔赴一线,驰援武汉。

2020年2月21日,正月二十八。馆陶县医院刘彩红、陈光、梁利艳、杨兵、武会云等5名医护人员出征援鄂第一线。早8点,又是一个雾霾天,老天似乎要哭出泪来。县领导在医院为他们举行了简短的欢迎仪式,面对着千叮咛万嘱托,他们愣是把眼泪闸在眼眶里。医院领导一直把他们送到正定机场,帮助托运行李、办理登机牌……18:30分到达武汉市,接机人员热情高呼:“武汉必胜!湖北必胜!河北必胜!全国必胜!”在这个疫情肆虐的城市,无数的医护人员像点点繁星一样逐渐汇聚,终将凝聚成一束光,击破新冠病毒……3月20日,经过29天的战斗,他们圆满完成了援鄂任务,胜利凯旋。而另一位馆陶籍的张淑娟,是冀中能源华北医疗集团峰峰总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护师,她早于元月27日凌晨,随同河北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支援武汉市第七医院,这一去就是55天直到3月22日……

张淑娟把自己的心情变成了一首词《临江仙·战江城》:闻号出征南去/此生杏林结缘/抬头远望路重重/残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跨马提枪何处/江城夜色朦胧/枕戈待旦战意浓/先除新冠病/再赏樱花峰。让我从他们的日记里摘取他们在武汉的一个个片段。

----2020年2月25日。走进病房,看到病人充满求生欲望的眼神时,看到他们需要帮助时,看到他们需要安慰时,我便忘记了病毒的可怕,一心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当护目镜起雾蒙蔽双眼,我就使劲的寻找能看到的空隙,生怕观察不到病人的病情变化。当病人感谢我们的鼓励时,当看到他们脸上露出的笑容时,我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刘彩红)

----2020年3月1日。想念我的娃,想念大馆陶,但疫情不散,我们不约!武汉第十天,我和伙伴们,每天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看护着重症监护室的每一个病人,给插管病人上呼吸机、吸痰、抽血气、输血、喂饭、翻身……换完班每个人都筋疲力尽,但我们依旧会露出笑容,我们坚信一定会打败疫魔!(杨兵)

----2020年3月1日晚。我们到达武汉9天了,今天是自己上岗的第三个班,岗前依旧认真仔细穿上防护服:帽子、口罩、防护服、手套、鞋套、隔离衣、护目镜,隔着护目镜只有露出两只眼睛,秒变“大白”。在ICU除了各项护理操作,还要负责病人的生活护理。一位用着有创呼吸机,用着镇痛镇静的老婆婆。戴着呼吸机,心电监护,四个注射泵一直在持续泵入镇痛镇静及去甲肾上腺素的药物。由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翻身扣背,清理大小便便是我们的日常工作。(陈光)

----2020年3月6日。今天上的下午班,管的病人是9床和10床,今天上班有点小插曲,戴上护目镜进入病房时,我的护目镜就开始起雾,护目镜起雾是最常见最头疼的问题。在给病人进行静脉输液时,完全是雾里看花。当护目镜里的雾气越来越大时形成小水珠,水珠滑落,留下一道缝隙。我就可以通过这条缝隙,能清楚地进行静脉穿刺。在平常工作时,一个简单的动作就变得很笨拙。(梁利艳)

----今天是3月20日,经过了长达29天的抗疫工作,我们顺利完成任务要回家了,心里有不舍,有感谢,感谢我们的后勤保障人员,你们辛苦了。武汉政府为我们举行了欢送仪式,我们踏上了回程飞机,抵达正定机场我们收到了最高礼遇过水门,一路高规格接待,接我们回家休养,称我们为英雄,我们觉得这些是我们的本职工作……这次援鄂之行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经历。(武会云)

张淑娟无数次哽咽地说:“在国家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去了。我完成了任务,我们一个不少,都回来了。”“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为什么给我这么高的荣誉啊?”被评为河北省“燕赵楷模•时代新人”,她感到压力。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她太有责任和担当了。

张淑娟,院感专家,生于1982年,刚刚38岁。她个子矮矮,戴一副眼镜,一说话,先是给你一脸灿烂的笑。

2020年4月19日,我和县摄协主席王西军,又组织凯旋后的馆陶籍6名援鄂医护人员,为他们拍摄集体合影、小家庭合影,并拍摄了由各自家庭成员计45人参加的大家庭合影。除了上报上级留存,《陶山》期刊刊发了大小合影照片,宣传了援鄂英雄。我忽然想起几句诗:君住长江边,我住黄河北,南水北调连北南,共饮一江水。

 

手指拨拉生活

 

2020年4月8日,古历三月十六。昨夜一场小雨,使得气温降低,犹如初冬。我的用绿萝编织的植物窗帘,有的叶子开始泛黄,我心疼得摘除了24枚黄叶。武汉在元月23日封城,至今76天,从今日零时开始正式解冻启封……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和抗击非典比较起来,相同的地方都是猝不及防,都是人民战争,都是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都是钟南山出马,都是一样的错误重犯,都一样遍地是卡口、标语满天起……就连那到处悬挂的红条幅“现在请吃饭的都是鸿门宴”“串门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短见”等等,从文字和口气看似乎还停留在17年前。还有就是官媒的宣传手段,尤其是电视、报纸。你打开电视,仿佛还是在17年前的抗击非典阶段,那样的片头、那样的画面、那样的腔调、那样的解说……不但没有赶上时代,没有呼应社会,也没有追上领袖的思维,这也难怪有人评价这是多长时期之后宣传工作最大的惨败。我常常把报刊和电视称为传统媒体,认为它们应该跟上新媒体的发展步伐,有一位记者却把报刊和电视称为古典媒体,说应该走进博物馆。难怪有微友说,我们能够记住的非典遗产,大概只有“小汤山”,于是几天后就有了“火神山”“雷神山”。

不过,两次战疫不同的地方还是很多。尽管都有钟南山,当年他57岁,今年已经84岁,是耄耋之年,今年还出现了巾帼李兰娟。当年没有封城,当年没有如此紧急、这么突然、全国动员、对口支援,当年没有全民戴上口罩,基层卡口执勤人员也几乎没有戴口罩,就连在指挥部的我也从没有戴口罩开会……当然,最最的不同就是自媒体的飞速发展。

正是因为这样,才成就了与抗击非典时代最大的不同,移动新媒体、自媒体等以微信、抖音、公众号、客户端等形式,用方便、快速、多样、个性等特点,成为一种巨大的、迅速的、持续的、难以控制的力量。

在新冠肺炎期间,新媒体的优势,把宅在家里的人们的眼球牢牢地粘在了手机屏幕上,然后用手指弹奏着自己心灵的曲调,点赞、转发、高兴、愤怒、对骂、抖音、过路、哈哈、搞笑、编发……一波又一波热点就这么制造出来,让手机喊叫、发烧、冷却、跳跃。手指拨拉下的生活有趣、有味、有戏。

回顾抗击新冠肺炎的这些日子,我们感知的热点大概有四波,主要是老鼠、嫂子、日记和甩锅。每次每一个事件,都会把互联网搞得热火朝天、翻江倒海、唾沫满天、怒火爆燃,点赞的对骂的质问的过路的…只把手机烧的滚烫也不愿松手,只把手震得颤颤巍巍也愿意继续。同样,我也被新媒体牵引着,每天大约有二三个小时看微信,有时也在电脑的微信圈获取大量的信息。

最初是有趣的,大家似乎形成了共识。譬如:今年过一个真正的老鼠年,把吃的喝的都拖到洞里关上门,各自在各自的洞里,慢慢的吃,慢慢的喝,互不来往。吃完了,喝完了,年也过完了。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又都出来了,在大街小巷里面乱串,这就是鼠年。再如:呆在家里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在家时间长不长?比比当年张学良。有吃有喝有网络,再呆十天也无妨。为国分忧防传染,也给自己省大洋。等等。

后来,随着热点增多,共识却难以形成了,我闲来无事便分类整理了网文《抗击疫情趣记》等,大约有36万余字。就连微友对于雾霾的调侃,也引起微信一圈涟漪哦:初二起北京持续雾霾,请环保专家解答,今天初六,已连续五天大气重度污染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机动车稀少了,証明污染与汽车无关;春节放假了,工厂停工了,证明与工业污染无关;不放鞭炮了,没有硝烟污染了,证明与放炮无关;建筑工地静悄悄,証明与工地扬尘无关;煤改气了,煤炉砸了,农村不许烧柴了,证明与生活污染无关;一切娱乐活动停止了,証明与人多造成污染无关;农村不许养猪了!猪屁消失了,证明养猪与大气污染无关;请环保专家们回答,大气污染源到底是什么?暂停键下,为什么雾霾不暂停?

   李文亮的热点从他不幸病逝开始,在“嫂子”一词出现后达到高潮,随着3月初,他被追授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和国家公布调查结果趋于平静。现在看来,不仅仅是单纯的网友、微友这么简单,一定是有某种因素使然。不妨说,这是最热闹的热点。

    有一个可以称之为最分裂的热点就是某位作家属地日记了。一天一篇的日记,慢慢升温起来,成为卷入受众最广、层次最高、对抗最烈的热点了。对立的观点,各自的立场,尽管谁也不服气,谁也无法说服对方,帽子满天飞、脏话乱飞扬,哪像作家的模样?只要心中装着人民,人民就会心里有你。任由时间把它甩向国外,又从国外烧到国内,最终因为中国控制了疫情而被国外泛滥的疫情所淹没,被网民归于冷藏。

2020年4月14日,三月二十三。疫情下,紧张的工作之余,我也为自己造了一个新的热点,经过长时间筹备,拟发动人大系统的基层干部参与,编写一本包括全县277个村庄概况的《陶山风物》一书,正式启动了。

 

“锅”在半空飞舞

 

大概还有一个词越来越热,直到今天,它就是“锅”,不过一直和“甩”连在一起,叫“甩锅”。“甩锅”的这些“锅”可不是普通人有本事“甩”的,我们只有看的份,眼见着这些“甩锅”的区域和人物,越来面积越大,越来级别越高,从区域到部门,从国内到国外,从东方到西方,从小官到中官,从中官到大官,从大官直到国外的总统-最大官。甚至英国的威克拉马辛哈博士说,是去年一颗流星将新冠肺炎病毒颗粒带到了地球,直接把球抛向了茫茫太空。至今,这锅还在半空里飞舞……

    有人说,中国打上半场;各国打下半场;华裔打了全场。有人说,疫情是试金石。疫情之下,是善是恶,是敌是友,立时分明;疫情是照妖镜。疫情之下,是人是鬼,是真是伪,一照便知;有人说,新冠肺炎是分水岭,从此历史分为新冠肺炎前和新冠肺炎后……网友跟帖说,许多国家人隔离,人权没了;不隔离,人全没了。咋办?全球,疫情肆虐!中国再度祭出大招,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以前是一省包湖北一个市,现在,一省联系一个国家开始了!《凤凰卫视》名牌主持人吴学兰自我表白:我发现自己是诗人呢?有人问,为什么国外疫情会发展成这样,我答:该出手时不出手,以为病毒绕道走,结果措施不到位,拖到现在急吼吼……我想,疫情之后,每一个热点都会成为传播学的经典案例,让后人从其中汲取经验、教训和抗体、营养。

新冠肺炎还没有结束,我大多时间不愿争吵而是沉默,但是沉默不代表我没有看清什么、没有思考什么。真相和共识是需要高度的,真相和共识是需要长度的,真相和共识是需要成本的,这一切会把真理送到高峰。就像我们站在地球上说的水平面,而站在漫漫太空中,水平面变成了水球面。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一个地球村,繁荣与共、风险共担,双赢合作,共同发展。2020年2月15日,第56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记得“外交女神”怒怼“华为威胁论”:自从中国40年前开始改革后,引入了各种各样的西方技术……所有的技术都来自西方发达国家,而中国保持了它的政治体制,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体制取得了成功,……华为的5G技术引进到西方国家,它是如何威胁到政治制度的呢?您真的认为自己的民主制度是如此脆弱吗?新冠肺炎正在或者已经撕下了罩在白骨堆上华丽的外表,金箍棒也正在呼呼生风。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成绩来之不易!

“甩锅”有什么用吗?一位网友写道: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党的领导核心,看到了政府执政的能力,看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团结,看到了强大的综合国力,看到了广泛的爱国热情,看到了不惧危险的群体英雄,看到了一个战无不胜的民族,看到了雷历风行的军警,看到了十四亿人令行禁止,看到了势不可挡的中华复兴。生活在这样的国度,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2020年4月26日,周日。原定受邀外出为某地读书会的文学讲座,因疫情取消。我在工作日志上记录抗疫90天的数字。当日全球(不含中国)212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282万例,死亡19.8万人,其中美国确诊病例94万例,死亡5.4万人。中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8.3万例,死亡0.46万人……因为抗疫已经常态化,从这一天开始,每天我不再把抗疫当成必记事项。2020年4月30日起,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调整为二级……

人类与病毒的这场较量,还远远没有结束!小小寰球上一片片的大坑需要填充、一道道裂口必须补缝。现在,还不是掉以轻心的时候,可谁又能阻止住我们前进的步伐呢?!

作者简介:牛兰学,笔名陶之垚垚,散文作家、社科专家、文化学者。现任河北省邯郸市作协副主席、馆陶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兼《陶山》杂志主编、河北省文研会散文艺委会副主任、邯郸学院客座教授。参加鲁迅文学院河北青年作家高研班学习。1986年3月开始发表作品,曾在《散文百家》《散文选刊》《散文风》《河北文学》《山东文学》《秋水诗刊》(台湾)、《现代文学》(香港)和加拿大《新加园》、印尼《印华日报》、新加坡、美国等媒体发表作品。出版散文集《青春在线》《母亲的纺车》《听花开的声音》《运河纪事》等数部,主编散文集《美丽乡村之歌》《艾香远兮》《陶山故事》等数部。荣获第六届全国冰心散文奖、首届林非散文奖河北散文30年金星创作奖等数十项。

 

    本文网址:http://taoshanwenxue.com/show.asp?id=3053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上一篇: 望年雪/武汉交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